印度反导,能对付朝鲜导弹不?(1)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2-25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席亚洲、殷岂】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矛与盾》是韩非子的著作,本意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卖的矛与盾,因自相矛盾而无法自圆其说,寓意则是要人不能违背事物客观规律。

就在之前这个周末,朝鲜和印度分别进行了一次导弹发射试验,朝鲜射的是“矛”:北极星-2是射程不到2000公里的固体燃料中程弹道导弹;而印度打的则是“盾”:“大地拦截者”(PDV)是射高达97公里的大气层外反导拦截弹。

虽然这俩国家在地理位置,地缘政治等各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干系,而且退一万步讲,朝鲜真的想打印度,他这次发射的导弹射程也够不到印度;不过从技术角度讲,北极星-2可以类比的是中国在1965年-1970年间研发的巨浪-1弹道导弹技术水平,“大地拦截者”则让人想到中国在60年代开发的“反击一号”导弹。两个都是采用了上世纪60年代技术的“10后”导弹,这样的“矛”,能击穿那样的“盾”吗?

这不禁让人好奇起来,而且印度在宣传中多次强调,“大地拦截者”能够对抗射程在2000公里的中程弹道导弹,作为与巨浪-1导弹、或者说早期型东风-21相似技术水平的“北极星-2”正好符合PDV在宣传中的假想敌要求。那么关于这个“矛与盾”的问题,不妨就让我们来“关公战秦琼”一番。

当然战之前,笔者觉得有必要把这次的两位“10”后主角分别拎出来给大家好好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世和来龙去脉

朝鲜之矛


朝方公布的“北极星-2”导弹发射瞬间,导弹采用冷发射方式升空,导弹发动机在半空中点火

13日,朝鲜国家媒体朝中社、劳动新闻等刊登“北极星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这是一枚采用固体燃料的中程弹道导弹,单就其“固体燃料”、“机动发射”,以及其弹体直径超过1.5米三大特点来看,该导弹技术水平已经接近我国早期的东风-21导弹。

当然,以此前朝鲜曾经展示的导弹相关研制测试照片来看,朝鲜的导弹基础技术能力和导弹相关设备制造能力方面,肯定是赶不上研制东风-21时中国的水平的,可以推想,其部分零部件的来源也是耐人寻味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和朝鲜此前研制的所有技术水平超过“火星8号”(劳动)导弹的导弹一样,这种导弹恐怕也很难大批量生产装备。

不过,正如笔者此前说过的,朝鲜真正需要的,也就是数十枚具备携带核弹头飞到日本,在发射前难以捕捉摧毁的导弹。这样的配置足以让周边国家认可其能够对国际局势造成重大破坏,继而改善朝鲜的国际生存态势。在这种前提下,部分关键设备的问题,不管是通过“国际导弹黑市”去走私,还是通过相关管理比较混乱的俄罗斯、中东地区部分国家进行搜罗,都是有可能解决的。甚至,以90年代初朝鲜能从苏联原加盟共和国、东欧国家搜罗回来大量零件,在本国“组装”了数十架米格-29的水平来看,在苏联解体后初期的混乱期间,朝鲜染指一些高级的苏联导弹零部件都不是不可能的。

从这角度来看,朝鲜的“北极星2”号可能是真正能够满足其需要,并有可能进行小批量生产装备,真正用来携带核武器实现最初核威慑能力的实用型装备。正如我们之前分析的一样,其威慑目标基本只可能是日本了。从这一点上来说,“北极星2”和其模仿对象东风-21颇为相似,当时中国对苏联核威慑的主要装备是能够从新疆发射打到莫斯科的东风-4,射程相对近的东风-3、东风-21和巨浪1的目标则是苏联远东地区。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