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首次以FinTech为主题的朗迪峰会(LendIt)全球金融科技峰会上,记者发现,今年大会上来自中国的P2P企业比起过去两年少了很多,展厅里的中企数量大大缩水。 “可能经营模式有所改变吧,有些公司觉得已没有参加这样的国际会议、做市场宣传的必要了。”一些P2P公司的参展人员告诉记者。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中国P2P公司大多对记者采访存有顾虑,有的明确表示暂时不接受采访,而有些中国企业的展位里,只有资料却没有工作人员讲解。 由于市场环境不同,中美在P2P行业的商业模式上有着巨大的差异。去年8月24日,银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四部委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评估稿)》。根据这个新的管理办法,中国P2P行业的商业模式需要做出相当的调整,以达到合规要求,而未来中国的P2P行业商业模式可能会与美国同行逐渐接近。 负担信贷风险的盈利模式 中美P2P行业商业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美国P2P行业主要收入来自平台服务,而中国P2P行业的主要收入来自信用保证金等事实上通过承担信贷风险带来的收入。据宜人贷最新公布的财报,宜人贷在2016年全年净收入32.38亿元,而全年促成贷款额度为202.78亿元。也就是说,宜人贷的净收入占同期促成贷款总额的16%。 相比之下,美国Lending Club在2016年促成贷款87亿美元,超过宜人贷2倍以上,但营收仅为3.7亿美元,远不如宜人贷。Lending Club的净收入占同期促成贷款总额的比例仅5.5%,远低于宜人贷的水平。 宜人贷或者说中国大部分P2P公司的费用占比远高过美国同行。除了市场饱和度的差异之外,运营模式的不同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专家认为,这种区别在一定阶段可能消失。 美国运通公司的风险管理高级经理周玉琳(仅代表个人观点)告诉记者:“在中国,大多数P2P都采取担保模式,这有其历史必然性,但作为一个向前发展的行业,中美一定会‘合流’。因为担保就是承担了一定的银行的责任,这就违背了公司最初的本质。这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一个缓冲,随着市场的成熟肯定会取消。” 美国的P2P行业出现时银行业已基础完备,高度发达。美国的P2P行业在同银行竞争的过程中,利用自己网络技术的成本优势,用更低的费用来吸引银行客户的再贷款业务。其主要业务就是帮助借款人通过P2P借到利息相对较低的贷款,用于偿还利息较高的信用卡和银行个人贷款。既然成本优势是Lending Club等P2P公司的卖点,平台收费自然就高不上去。 而中国的P2P行业出现时信用评分等基础尚在建立,银行的信用卡个人贷款业务也尚在开拓成长期。例如,宜人贷的借款人需支付除了10%-12.5%的利息以外,还要支付比利息更高的费用。愿意付出如此高昂代价借款的人通常都是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人。 转向第三方保险 目前,多数中国P2P平台设有风险准备金,当项目违约时按照合同约定以一定比例偿付投资人,其在一定程度能弥补坏账风险。宜人贷财报显示,在每笔借款成交时,平台会提取借款金额的7%存入质保服务专款账户。 中国银监会2016年8月发布P2P借贷新规明确表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不能承诺保本保息,必须专注于网贷信息中介业务。新的规定明确要求网络借贷机构不能从事担保业务,但是风险准备金是否属于担保的擦边球目前没有明确解释。 “监管规定平台不能兜底,所以我们成立的是风险准备金,这个是自愿的范围,不代表担保。但现在我们连风险准备金都去掉了,引入了一个保险公司,借款人自己去买保险,我们也会让他授权我们去买。根据借款期限、信用状况等保险金额不等。”在Lendit展览会上,一位P2P高管告诉记者。
“监管部门的思路是P2P只做信息中介。我们能做的其中一个就是贷款保险,另外出借人自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宜人贷首席运营官曹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