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这么多,有靠谱的吗?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3-31
人民视觉 电商购物成为普遍需求,消费大战不断加剧。为争夺流量红利,电商社交化成为一个新趋势。作为社交化电商的主要模式,微商的发展引人注目,但也存在门槛低、欠规范、商

  人民视觉

  电商购物成为普遍需求,消费大战不断加剧。为争夺流量红利,电商社交化成为一个新趋势。作为社交化电商的主要模式,微商的发展引人注目,但也存在门槛低、欠规范、商品质量差等问题。微商的市场到底有多大?社交化电商能走多远?

  

  “微商泛滥,朋友圈还是社交圈吗?”

  个人做微商,不需要注册审核,商品的简介、价格、种类,都是通过朋友圈分享,形成“信息轰炸”。微商成了不少假冒伪劣产品的藏身之地

  “春天来了,本是约上好友去踏青的时节,我却‘没脸见人’,只能待在家里,都怪这可恶的微商。”近日,家住苏州姑苏区的陈蕾在朋友圈里写道。

  为啥“没脸见人”?原来,陈蕾因为用了劣质面膜,脸部大面积红肿,只能在家静养。而这面膜,正是她从某代理祛痘面膜的“好友”那儿买的。

  “我属于痘痘肌,工作一忙就容易长痘。这月初痘痘又长起来后,刚好看到有个做微商的朋友发了某品牌面膜图片,说‘能抑制痘痘生长’,私聊后说能打六折,我就付款下单了。”陈蕾说,用了三天后发现,脸部皮肤过敏,痛痒难耐,去医院检查,被告知患上了接触性皮炎,“当时我就吓坏了。”

  “剩下的几十张面膜肯定不敢用了。医生给我开药后建议少吹风,涂完药膏多在家里休息,原定的郊游计划就这么泡汤了。”陈蕾一脸无奈。

  微商是对传统电商模式的颠覆,它利用社交工具实现商品信息的快速传播。在微商中,买卖双方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人与店的关系,这种以情感为支撑的社交关系更容易产生彼此信任,让人产生购物冲动。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微商从业者超1500多万人,行业总体规模超过3600亿元。

  然而,由于微商准入门槛较低,市场乱象也逐渐暴露。目前,微商营销主要涉及化妆品、服装、手机等电子产品,以及减肥、养生等保健产品。商品的简介、价格、种类,都是通过朋友圈分享出去,形成“信息轰炸”。个人做微商,不需要经过注册审核,微商也就成了不少假冒伪劣产品的藏身之地。

  根据中消协的统计数据,去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远程购物投诉2.98万件,网络购物占比超过九成,其中以微商为代表的个人网络商家成为投诉热点。

  前不久,西安雁塔区居民王婧从朋友圈微商那里买了一双回力鞋,但到手后发现鞋码不对,鞋底甚至有轻微裂痕,她马上联系卖家说明情况,要求退货。卖家先是表示道歉,说误发了残次货,回头就补发正品。结果没过两天,王婧就被对方拉黑了。

  “我有300多名微信好友,做微商的就有20多人。他们天天在朋友圈里发广告,真是不堪其扰。这些微商很多都是熟人,又不好意思删好友,只好把他们拉进黑名单,把他们的朋友圈屏蔽掉。”王婧说。

  专家表示,以微商为代表的社交电商能提升购物体验。从国外看,社交电商的兴起适应了人们交际与消费的社会需求,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然而,频频发生的行业乱象,不仅影响了正常的微商买卖,甚至影响到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信任和交往。“自从有了微商,从此没了朋友。”一位微商店主的话,道出了买卖双方的苦衷。

  “买到假货,该到哪儿找人说理?”

  大多数微商都是以个人账号为主体,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运作。由于没有经过工商登记或者认证,目前还缺少成熟的监管办法

  在湖北武汉某高校任职的张洁经常通过微信购物,自认为朋友圈都是熟人生意,“可信度高”,然而最近,她还是上当了。

  上月底,张洁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微商卖某品牌的皮裤,从图片上看,做工精细,款式不错,88元的售价也比市场价便宜不少,就下了单。收到货后,她感觉两条裤腿一松一紧,穿着非常难受,做工也比图片上的样品差很多。张洁要求退货,但对方一口咬定“退不了”,只给她发了6.6元微信红包,让她自己去裁缝店改一下。

  卖家如此强硬的态度,让张洁一下子接受不了。直到这时,她才记起,这位朋友圈里的“好友”,是出差时在一家店铺的门口通过“扫一扫”添加的,根本不是什么“熟人”。

  “虽然改一下也能穿,但卖家的态度太过分了。我气不过,立即拨打12315热线向工商部门投诉。一位受理人员说,微商往往是打着‘朋友、熟人帮忙’的名义进行买卖,属于私人委托,许多还是业余兼职,难以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如果企业通过微信进行营销,开展代购业务,则适用《消法》的规定。”张洁说。

  张洁打电话到当地消协咨询。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我国《消法》中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条款,是以“经营者”为对象的。而个人微商不具备“经营者”资格,仅仅是熟人之间出于信任产生的购物行为,给取证带来麻烦,目前还缺少成熟的监管办法。如果侵权数额较大,消费者可以作为民事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

  “我买到了假货,竟然无处说理。你说这微商还能不能叫人放心买?”张洁十分困惑。

  “如果微商涉嫌虚假宣传,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就已构成欺诈。”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主任邱宝昌认为,对于微商的管理,社交平台应当负起责任,“微信等社交平台获取了用户信息,就应该负起通过技术手段对违法违规交易行为进行管控的责任,包括实时掌握微商卖家的地址、电话等基本信息。否则,一旦产生纠纷,就容易让人陷入溯源无根、维权无门的尴尬境地。”

  针对消费者维权难点,由北京市工商局参与研发的“全国网络交易平台监管服务系统”去年6月已经上线,实行“黑名单”管理,今后,消费者打开被列入“黑名单”的微商页面,将会弹出“请勿消费”的提示。

  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添加陌生微商“好友”要谨慎,一定要核实清楚对方的真实身份。对朋友圈内明显低于正常价格的商品和服务,一定要注意甄别,特别是保健食品、化妆品、食品等,最好在详细了解其原料、产地等基本信息后,再慎重下单。

  “品牌来了,微商货架能不能升级?”

  微商的核心,是基于社交圈来传播内容,而不是刷屏式的生硬广告。只有靠内容建立起崭新的社交信任,才能实现由社交到成交的良性循环

  “以前,我对微商不热心,特别是看到那些卖面膜、卖卫生用品、卖服装鞋帽的‘好友’每天暴力刷屏,烦得我直接拉黑屏蔽。但最近我注意到,立白、活泉、云南白药等一些品牌商也开始进军社交圈,利用微信公号做起了微商,在这些品牌微商的公号里买商品,心里踏实些了。”上海某外企白领吴海君说。

  其实,从一开始,微商就不仅仅是个人卖家的“专属品”。早在2015年,永辉、京东等商业实体就尝试进行移动电商推广,将自己的货架搬到了社交媒体中。目前,苏宁微店已经上线,参与者不仅包括苏宁的2万员工,还将向全社会开放。店主可随时将某个商品、品牌甚至广告分享至自己的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一旦好友下单,可获得最高50%的收益。国美电器也表示,将员工微店作为“全零售战略”升级的核心,未来10万名员工都要开微店。

  中国电子商会微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凌教头表示,“新零售”浪潮席卷而来,很多品牌将线下推广与微商结合当成是品牌发展的重要路径。随着众多品牌商的加入,微商有可能逐步迈入长线发展的新周期。

  专家表示,转型微商,各大品牌最看重的是社交属性和大数据化。通过微信等平台可以更方便地获取用户信息和建立熟人消费黏度。但归根到底,建立在熟人基础上的“人情经济”不是长久之计,如果产品不能更便宜,服务和体验不能更优质,也很难会有“熟人”一直埋单。

  “进驻微商是一回事,而升级货架是另一回事。”北京西城区居民秦艺告诉记者,前不久,她关注了某日化品牌的微信公号,没想到,该公号三天两头推送不同的商品广告。每次点击广告,都指向同一家网上商城的购物链接,“看着挺新鲜,实际上就是一个商业噱头,两个星期后,我就取消关注了。”

  “无论电商模式如何创新,以产品和服务为代表的内容总是第一位的。”凌教头表示,微商的核心,是基于社交圈来传播内容,而不是刷屏式的生硬广告,“只有通过内容建立起崭新的社交信任,才能实现由社交到成交的良性循环,这样的微商才能被消费者认可。”

  

  微信购物有纠纷,该如何维权?(链接)

  微信购物不是无法可管的真空地带,发生纠纷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法律解决;如果商家涉嫌违法犯罪,就要进一步追究其责任。

  中消协的消费维权专家表示,消费者在微商购物遇到问题时,可采取以下步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收集、保留证据。用手机从各角度拍下假冒伪劣产品的照片,将与卖家的聊天记录截图,以备投诉时使用。

  2.联系卖家进行退换货,消法规定的网络购物制度同样适用于微商。

  3.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微店”手机APP购物的,要及时联系微店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明知或应知卖家侵害买家合法权益而未采取措施的,或不能提供商家真实信息的,交易平台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4.向微商所在地工商部门或消协组织投诉。

  5.涉嫌犯罪的,向公安机关报警立案。按照法律规定,如卖家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

  6.造成消费者人身损害的,及时向销售者和生产者进行索赔。

  专家表示,买货人通过微商交易时,要了解清楚卖家的真实身份信息;大件物品最好签订书面的买卖协议;保留银行、支付宝等汇款、支付凭据;注意识别收款账户同卖方身份是否相符。

  (本报记者  齐志明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31日 18 版)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